作為我國文旅工程領域的領軍人,張志鵬的獲獎實至名歸。他深耕行業多年,在技術研發與理論創新層面均取得突破性成果。其獨立研發的核心技術成果——基于組合遺傳算法的文旅項目建筑景觀設計優化系統V1.0、基于云計算的文化旅游項目施工進度與質量監控系統V1.0和基于多模態數據融合的文旅建筑材料綠色選用與環境影響評估系統V1.0,憑借智能化、數據化優勢,在實際應用中顯著提升了文旅項目的設計效率與質量,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和資源損耗。
與張志鵬一同獲獎的還有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文化與旅游規劃研究所所長周建明、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總工程師趙文斌等人,他們均憑借長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為行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周建明深耕城市文旅規劃,主張文旅融合要深挖精神內涵,降低“門票經濟”依賴。他主持的歷史文化名城規劃項目,通過挖掘遺跡文化、設計特色線路,既吸引大量游客,又保護古城風貌,實現文旅與生態協同發展。
趙文斌專注城市基礎設施綠色化改造與智慧運維,使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降低超 20%;在老舊管網改造中創新采用非開挖修復技術,減少施工影響,提升基建可持續性。此外,他提出的“四驅型城市更新”模式,推動安徽多地總投資約 600 億元的全域更新項目,促進經濟與環境共發展。
2024國際青年可持續創新大會的影響力不僅體現在規模與規格上,更在于其對全球可持續發展進程的實質性推動。大會由中國國土經濟學會主辦,得到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德拉蒙德、全球青年領導力發展理事會等國際機構的大力支持,并吸引了萬科公益基金會、哪吒汽車等知名企業深度參與。會上,國際綠色藝術會正式成立,國際青年可持續創新智庫宣告啟動,首批智庫專家獲頒聘書,標志著全球可持續創新研究邁入協同發展新階段。大會還發布《綠色低碳可持續創新設計倡議》,呼吁將綠色理念融入設計、生產、消費全鏈條,為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提供行動指南。
值得關注的是,大會設立的“可持續人居環境”“可持續時尚創新”“可持續藝術與AI可持續”等主題論壇,精準對接全球熱點議題。在“可持續人居環境”論壇上,張志鵬等專家圍繞文旅建筑的生態化轉型展開深入研討,強調技術創新與文化傳承的融合路徑。這與大會“新質生態”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彰顯了青年力量在解決全球性問題中的關鍵作用。
此次大會的成功舉辦,為全球青年提供了展示創新成果、交流前沿思想的舞臺,更通過智庫建設、倡議發布等機制,將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正如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德拉蒙德在主旨演講中所言:“青年是可持續發展的主力軍,他們的創造力與行動力將決定人類未來的走向。”